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中心

清晖雅韵里的夕阳欢歌——翠平乐友顺德一日记

日期: 2025-10-27 22:33:12  刘林斌/转发     来源:

 

清晖雅韵里的夕阳欢歌——翠平乐友顺德一日记

 

       岭南古园,名曰“清晖”,亭阁翼然,水木清华,有南北朝诗人谢灵运“山水含清晖”诗境,与佛山梁园、广州番禺余荫山房、东莞可园并称“广东四大名园”。

      数百年间,清晖园演绎着明代状元府邸、清代进士世家的时代故事。本展览从清晖毓秀、地方士绅、时代蝶变、心系清晖四方面,追溯建园历程,捕捉精彩瞬间,将那精英人物风采,娓娓道来;也勾勒清晖古园的当代变迁脉络,走进清晖,与您同忆“古园春秋”,共话“清晖故事”。
 
      2025年10月26日,秋阳正好,暖意融融。深圳市翠平的十多位六旬乐友——他们都是翠平娱乐乐队的老伙计,揣着对岭南园林的向往,随小合国旅奔赴顺德清晖园。车子开出不远,车厢里的“乐队模式”便热热闹闹地开启了:两位乐友早把笛子摆上膝头,指尖一碰,清亮婉转的调子便像泉水似的漫了出来。《我的祖国》的旋律刚起,熟悉的歌友们便自然地接起了唱。有人提议唱首老歌,“年轻时候常哼的那个!”话音未落,笛子一转,《洪湖水浪打浪》的前奏便飘了起来,车厢里顿时炸开了锅——有人拍着大腿打节拍,从老歌到小曲,从乐队里的趣闻聊到家里的琐事,一路笛声悠扬,歌声朗朗,笑语像撒了把糖似的甜滋滋,热闹得仿佛不是去游园,而是一场移动的联欢会。

     清晖园的门楣古朴厚重,仿佛一脚踏入,便从喧嚣市井跌入了数百年的光阴里。这座始建于明代的岭南名园,曾是状元黄士俊的府邸,后经龙氏家族精心营筑,才成了如今这“柳影绿围三亩宅,藕花红瘦半塘秋”的雅致模样。2.2万平方米的园子里,碧水绕亭,古木参天,一步一景皆藏着江南的婉约与岭南的灵动,不愧是与梁园、余荫山房、可园并称的“岭南四大园林”。

     乐友们早已按捺不住雀跃的心情。瞧那一身身鲜亮的衣裳,红的似霞,蓝的如海,再配上飘逸的丝巾,往斑驳的古墙下一立,便成了古园里最鲜活的景致。小巷深处,青石板路印着树影婆娑,大家三五成群,或扶肩搭背,或侧身浅笑,手机镜头里便定格下一张张绽放的笑脸。碧溪草堂前,雕花门窗上的百寿图还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窗下阴纹砖雕里“藕花红瘦”的诗意正浓,老友们却已举起手机,将自己与这百年文脉框在了同一幅画面里。

     船厅是最热闹的所在。这座仿珠江紫洞艇的建筑,木质栏杆古色古香,彩色玻璃窗透进细碎的光,映得满池荷叶愈发青翠。大家争相倚栏远眺,丝巾被风掀起一角,快门声此起彼伏。有人指着满洲窗上的套色玻璃惊叹:“看这光影,像不像把四季都装在里面了?”还有人对着漏窗里借来的远山塔影啧啧称奇,说这园主人真是把“借景”的功夫用到了极致。

     惜阴书屋的墨香尚未散尽,亭台楼阁间又飘来新的笑语。大家似乎忘了时间,也忘了年岁,只在镜头前尽情舒展着身姿。有人说,这拍照啊,拍的不仅是景,更是当下的心情;有人道,和老姐妹们一起看风景,说说笑笑,比啥都舒坦。是啊,看那一张张照片里,眼角的皱纹里盛着阳光,鬓边的白发衬着笑意,哪里有半分“桑榆晚”的落寞?分明是“红霞尚满天”的绚烂。

      相机卡里存满了亭台、碧水、秋叶,更存满了彼此的笑脸与欢歌。有人说要把照片做成美篇,有人念叨着要剪段视频留念——这些影像,是给今日的美好画下的句点,更是给来日的回忆埋下的伏笔。

      这一日的清晖园,因这群乐友的到来而多了几分烟火气;而这群乐友的岁月里,也因这一日的清晖雅韵,添了几笔诗意与从容。正如园里那副楹联所言:“水色山光皆画本;花香鸟语总诗情。” 而对于他们而言,最美的诗,或许就是这般与乐友同行,与岁月言欢,在时光里打捞每一份简单的快乐吧。

《水调歌头·清晖乐友聚》

秋暖赴顺德,

古园聚耆英。

清晖门内寻幽,

岁月叠檐甍。

碧水绕亭涵影,

古木参天曳翠,

诗韵满池萍。

红袂映残壁,

笑语落阶甍。

倚船厅,

临书屋,

意难平。

快门频按,

将这雅趣入窗棂。

鬓角霜华添彩,

眼角皱纹盛暖,

何须叹伶仃。

一日清晖醉,

来日忆犹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