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轻语时光留痕之139——无人机表演
8月26日,一大早,好友宏联就打电话来,问我在哪里可以更好地看到今晚的无人机表演。
幸好我今天休腿没跑步投喂,能看到她的电话信息,并及时打回去。原来她想带小孙子去看无人机表演。孙子从广州来深圳度假,准备回广州的时候,被她强行留下,许诺孙子去看无人机表演,因为孙子喜欢。
我建议她去莲花山公园的邓小平广场看,带上水、晚餐和零食,再带上驱蚊水,早点去占位。届时那里一定是人山人海,要注意安全。
果然,下午就有人发视频,莲花山山顶基本上坐满了人,还有人正源源不断地上山。我试图在视频里找到宏联一家,并把视频转发给她,问她有没有上去,她没有回复。
我知道她一定会去的,既然已经答应了孩子,她不会让自己食言。8月26日晚上的8点26分,我也决定留意窗外,看我家16楼的窗口能否观赏到无人机的表演。
宏联的学习能力很强。生了孩子以后,她就专职在家相夫教子,直到儿子上大学。她想重归社会,做一些对社会有用的事,于是选择了到社区做志愿者,无偿地服务社区,然后又参加了居委会的一些日常管理工作。尽管都是义务的,但她尽心尽力,毫无怨言。
跟我接触以后,她知道了社会工作这个行业,看我早出晚归忙得不亦乐乎,就也想去考社会工作师证。一旦下定决心,她就开始废寝忘食地看书、刷题。一个20多年没工作,没跟社会接触的人,就这样义无反顾地捧起了书本。没想到的是,她居然一次通过,拿到了社工证。
拿到证以后,我正准备介绍她去一家社工机构,事情却来了一个大反转,她儿子结婚生子,需要她全力协助。于是她放下重新工作的愿望,奔赴广州,帮助儿子儿媳带孙子,这一带就是6年,重新工作的愿望被彻底磨灭。而社会也在不断地变化发展中,年轻人都很难找到工作,退休人员再就业就更加艰难。
她儿子也很优秀,考上了中山大学,大学期间经常去山区支教,毕业后被直接选进政府部门,成了公务员。
今天是深圳经济特区45岁周年纪念日,我参与、见证陪伴了深圳的成长41年。从一个小渔村,到国际大都市,一路走来,深圳不容易,深圳人更不容易。我也从20出头的小姑娘,步入花甲之年。
这些年,走南闯北到处去跑马拉松,无论走到哪里,都觉得深圳最好,最适合宜居,最适合养老。跑的地方越多,越热爱深圳,越离不开深圳。
现在,无论谁问我是哪里人,我都毫不犹豫地说,我是深圳人。“你是本地人啊?”我的回答会引起这样的惊呼!是的,我是特区人——特区本地人。41年的光阴,伴随45岁的特区,我和特区一起成长,从侨社走向深南大道,从渔民村走到福田,每一步都没有白走,每一步的艰辛换回来的,都是对深圳的热爱。
还有25分钟无人机表演就要开始了,我希望我家的窗口可以看到那壮观的景象。看不到也没关系,我照样与深圳1700万人一起心跳,一起激动。两个表演现场——市民广场和人才公园里的欢呼声,也有我默默的回应。天空中那变幻的方阵,也有我深情的目光。
8点23分,我来到窗口,眼前所有的楼宇都是灯光璀璨,东北方向的天空更加明亮,深圳最高楼平安大厦变换着绚丽的色彩、不同的图案,为自己的城市祝贺。26分,一只大鹏展翅悬停在空中,无人机在表演!然后,是那头代表着深圳的拓荒牛。它昂首挺胸,奋力前行的姿态,曾震撼了很多深圳人。
除了现场表演,天空中还悬停着许多无人机,还有一架无人机就在我的眼前,与我拍照的方向一致,嗡嗡声响在耳边。它高悬空中,应该可以拍到全景。
我坐在16楼的窗口,奋力探出半个身子,试图以更全面的角度拍下盛景。没有防盗网,没有护栏,一个不小心,就会掉下去。那可就是特大新闻了,媒体会说,为了观赏庆祝特区45周年的无人机表演,一位参与、见证、陪伴特区成长41年的深圳人,就像那只展翅的大鹏一样,从16楼的窗口飞落。
还是不能冒险,我看了半个小时,强迫自己离开窗口,把这篇日记写完并上传深圳市老年协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