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中心

巧手嵌母爱 童心寄感恩 ——新南社区青少年母亲节螺钿胸针手作活动温情落幕

日期: 2025-05-11 14:27:03  廖玉清     来源: 新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5月10日下午,新南社区活动室弥漫着贝母的莹润光泽与孩童的专注呼吸。在母亲节来临之际,20名青少年在社工引导下,用传统螺钿工艺制作蝴蝶胸针,将细碎的贝母片化作感恩的羽翼。这场以“以匠心致母爱”为主题的活动,不仅让非遗技艺浸润童心,更成为一堂生动的亲情教育课。

b3efac481bb3bf82d62eabd8911a155a.jpg

      活动伊始,孩子们面对0.5厘米见方的螺钿碎片直呼“太难”“随便粘两片就行啦”“妈妈又不懂什么是螺钿”。针对青少年典型的即时满足心理与认知局限,社工并未直接说教,而是运用叙事治疗技术重构任务意义:“这些贝母像不像妈妈每天准备晚餐的碎片时间?她用了多少片这样的‘小麻烦’,才拼凑出你们长大的每一天?”  

      当有孩子抱怨镊子操作困难时,社工给予支持:“蝴蝶翅膀的每道弧线都需要三百次调整,就像妈妈纠正你们拿筷子的手势,看起来麻烦,却藏着最细致的爱。”渐进式引导让青少年逐渐将手工挑战与母爱具象化联结,活动室此起彼伏的“老师,这片斜着贴是不是更像翅膀”取代了最初的躁动。

08e79e2729d7c286e622ee9e5af72f47.jpg

 

       12岁的张同学成为意外焦点。这个内向少言的男孩,玳瑁纹与白蝶贝巧妙结合,蓝、粉、绿三色贝母有序排列打造出流光溢彩的立体蝶翼。原本散坐的孩子自发围拢探讨:“原来深色贝母当阴影这么酷!”“这是极致完美主义!”

cc4306a6aa75c828164e3e16ec6138d2.jpg

      活动尾声,孩子们将胸针装入礼品盒,螺钿工艺需要3毫米以内的精准拼贴,正如母爱由无数琐碎细节构成。当孩子们俯身1.5小时完成人生第一件“慢作品”时,他们真正理解了“用心”的分量——这或许就是最好的母亲节感恩表达。

19cd767025325ec418426add56274efa.jpg

2be1e0ba36ee18728a98d38fe06d4745.jpg

42cbabbb6b458e68e9e42e5fa32d2ba6.jpg

 

      初夏的雷阵雨淅沥沥地打在活动室玻璃,孩子们专注地制作自己独一无二的作品。那些曾被视作“麻烦”的细小光芒,此刻都成了破茧成蝶的注脚。活动结束后,社工陆续收到一位母亲的留言:“孩子坚持要亲手给我别上胸针,说蝴蝶翅膀藏着秘密,但是他不好意思说是什么秘密。”非遗技艺承载匠心,传承母爱温情,这场跨越时空的母爱对话,让快节奏时代的童真与匠心,在螺钿蝴蝶的翅尖翩然苏醒。

 

(通讯员:廖玉清)

b3f9a47ec44f507b0b901ef6c4c483ec.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