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中心

我国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现有3种模式

日期: 2022-05-30 17:41:30  徐枫     来源: 原创

 

        “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实施老年医疗护理提升行动。前两天国家卫健委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各地将增加医养结合服务供给,支持规模较大的养老机构设置医疗卫生机构,并按规定纳入医保定点范围;鼓励医疗资源富余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推动养老机构与周边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签约合作;扩大居家医疗护理服务供给,有条件的医疗机构通过“互联网+护理服务”、家庭病床、上门巡诊等方式,为老年人特别是失能老年人提供上门医疗护理服务。 其中,“各地将增加医养结合服务供给”为目标,其他部分为这一目标的具体措施。

老年医疗护理必须是有政策强制导向。各国各地的医疗配给制度实际有自己的规则,譬如根据患者的年龄、支付能力、排队(先排先得)以及社会生产力或社会价值原则等。这次新冠疫情,我们可以观察到,有些欧洲国家在实施救助的时候,实际上是年轻人优先的。如果我们默认这条规则(实际上也是不少临床医生的规则),则会出现显著的不公平和伦理问题。再次印证笔者此前的一个观点:一个社会如何对待老年人,就是这个社会价值观的体现。因此我们社会的优越性,也应该从善待长者这方面体现出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强调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如何养老已成为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重大社会问题。单一的医疗服务或养老体系已不能适应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不仅是老年人,很多行动不方便的年轻人甚至儿童也同样需要医养结合。

2016 年我国确立国家级医养结合服务试点。6年过去了,就养老领域,我国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现在主要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是由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这种模式里,医疗机构是医疗和养老的主体,即在医疗机构中设立老年病房或养老服务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专业陪护、建立健康档案等服务,满足老年人医护方面的需求。如,辽宁中置盛京医院的“院中院”模式,养老院建在医院的楼上,老人在医院接受救治之后再到楼上的照护机构进行康复治疗,养老院的护士能够随时检查老人的身体状况,在老年人遇到紧急情况时给予及时的抢救,让需要吃药的老年人每天按时按量服用药物,给老年人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1】。

第二种是在养老服务机构自己发展医疗服务。几乎所有的大型养老机构都有这样的医疗服务,配置了全科医生和护士,但是主要为了例行检查和紧急医疗救治。真正核心的临床救治还是将老人运到合作的或是就近的或是家属指定的医院里进行。这是因为医疗机构的器材和医疗相关技能,其他服务机构难以替代。

第三种是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就是深圳目前实施的主流情况:由各区的医疗集团承担行政区域内养老机构的医疗服务工作。不过根据笔者的走访,如果有的医疗机构责任心不是很强,或者人手调配不过来,基本上养老服务的医疗需求也主要是查体等常规动作。

而长者目前的医养服务,基本上是很花钱的阶段,也被视为养老服务的超额利润来源,甚至出现了“我们把大部分钱花在人去世的那1年”的情形。

 

索引:

1.     刘洁,鲁捷.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困境及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2(06):166-167.

 

 作者简介:深圳人,就职于深圳市福田区高龄长护信息咨询工作室,博士,研究方向为养老服务和产品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