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 践行中华孝道
日期: 2019-05-29 21:53:46
来源: 深圳老年协会
【视频】全场下跪 孝感天下(弘扬传统孝文化)
这个视频大家都好好看看,很感人,我看着都流泪了,感人肺腑。一个孝字这么感人。孝敬父母是为自己积福,待父母好是有福报的。大家不要传这传那的,把这视频好好看看,好好讨论,淡淡感想,人人检查自己,给自己一个忏悔积福的机会。我反省自自己做得很不够,现在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了,很后悔想给爸妈尽孝没有机会了。现在年轻人凭父母健在多给他们一些爱。为自己积福吧!

“百善孝为先”是中华传统美德之精髓。孝文化,是炎黄民族延绵不绝的道统,是中华文化持久不衰的根脉,构建出现代文明与和谐。从人类自身的发展规律看,每个人都是由少年而青年再进入中年、老年。先为人子女而后为人父母。在为社会和家庭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以后,长辈、老人,理应不仅受到全社会的敬重,并且有理由得到优先的照顾。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华传统美德重要代表的孝文化又得以发扬光大,无数普通百姓孝老爱亲的事迹感动了整个中国。
在大力提倡“讲政治”、重视道德建设的今天,孝道还是要大讲特讲,因为让老人安度晚年,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孝”的要旨:孟子讲了四个字“养生丧死”,译解出来,就是养老送终。可见,重视养老,正是中国历来言孝的最为可取之处。
作为儿女,对自己的老人要尽“养老送终”义务的。父母年壮健康时,无需他人照顾,反要照料儿女;待父母年老饮食衣着起居,还应抚慰人老以后心灵的岑寂和孤独。事实上,民间伦理讲“孝道”,把“孝”和“顺”合为“孝顺”,概括得很好。“孝”这个字,讲了照顾起居:“顺”这个字,则讲了抚慰心灵。孔子更是言之鞭辟入里:“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乌鸦尚有反哺之义,羔羊且有跪乳之恩,更何谈万物之灵的人呢?年轻一代对长辈老人尽孝,不仅是应该的,而且是必须的。否则,就有违天道、有悖人伦,不孝就是大逆不道,这是家庭和社会都不能容忍的。

我妈患脑梗十多年,生活不能自理,合靠子女,孙女伺候。


我带着孙子在深东湖公园玩散步。

媳妇和女儿推妈在深圳泰宁花园散步。

全家给妈妈在娄底过生日




俩个妹妹陪妈在外散步。

小女儿在给奶奶喂饭。

八十多岁妈妈和女儿合影





八十九岁的妈妈和子孙合影

古语说“孝于亲则子孝”。君今为儿女,善事父母,对自己的儿女乃是一种无言的熏陶。若大人对老人不孝,孩子耳濡目染,自然不会有孝心.时光易逝,君也会变成老人,由儿女“善事”,自然之理。人生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道理再简单不过了孝心,是一个善心、爱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衡量个人品德是否高尚的重要标准之一。
依笔者所见,对老人的孝也该来一番观念更新。如果物质上跟得上,我们不妨尽力提高一下老人们的生活档次;靶果精神上我们可做得多一些,不妨抽时间陪父母聊聊天、谈谈周围的新鲜事,旅游、休闲、娱乐敬老等等。总之,现代之孝,重在物质与精神的配合,满足老人简单的心愿,了解老人所思所想所欲所求,给他们以真正的属于老年人的温暖和惬意。愿天下子孙尽心尽孝,愿天下老人快乐幸福。
人在一生当中,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只有一天一天的减短。尤其在现代社会里,读完书大部分人就离开了自己的父母,其实我们能跟父母相聚的时间是非常短暂的。我们是不是更要珍惜跟父母相处的日子,好好的孝敬他们呢?

我老伴患脑膜肌瘤要手术,俩个小棉袄和妈好亲热。

大女儿帮妈妈剪指甲。

小女儿喂妈妈的饭。

外孙在喂外婆的饭。

外孙媳妇也在喂外婆的饭。


老伴病后恢复很好。


相关新闻: